免費
當前挑戰是傳統設計向新設計方式轉型及設計師角色轉變,設計師需從方案提供者變為決策者,要有全局概念。中國設計師應自信,形成基于新技術、環境文化人文的設計觀念和哲學。中國設計具有制度、文化、產業鏈優勢,應從制造效率向構建新生活方式轉變,催生新設計哲理,擺脫設計領域跟隨者角色。
IXDC有幸邀請到李劍葉先生,就其在設計實踐中對“換道超越”的探索、遇到的挑戰及應對方式、對中國設計在全球產業鏈地位和影響力的看法、中國設計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劣勢,以及對中國設計在未來全球設計版圖位置的期待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Q:您的設計實踐案例,是如何體現“換道超越”的中國設計探索的?
在工業設計實踐中,以往設計軟件多為國外的,設計流程從手稿、2D到3D。但隨著時代發展,借助AI能力,可直接從概念、想法跳到能體驗、看到的3D東西,跳過了從手繪到3D軟件再到產品的傳統工作流,重新探索出一條全新工作流,這便是“換道超越”在中國設計探索中的體現。例如在一些項目中,不再依賴傳統設計步驟,而是利用先進技術直接將創意快速轉化為可視化成果,打破了以往的設計模式。
Q:您在設計實踐中遇到過哪些主要挑戰?又是如何克服這些挑戰的?
主要挑戰是在人工智能介入的當下,從傳統設計向全新設計方式轉型,以及工業設計師能力要求的轉變。以往從傳統手繪表達、對生產制造深入了解的知識體系,在新的AIGC背景下,設計方案或概念雖易生成,但如何判斷設計符合人的需要、在商業環境中取得成功成為難題。克服方式是設計師角色從方案提供者向決策者轉變,培養對產品的判斷能力、對用戶的了解以及對市場的洞察能力,形成更全局的概念,從而更好地做決策。通過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體系,關注行業動態和用戶需求變化,參與跨領域項目等方式,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以適應挑戰。
Q: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設計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當前中國設計在全球產業鏈中,以往給人的感受可能更偏向于制造效率。在一些領域,早期依賴國外技術和設計軟件,處于學習者、跟隨者角色。但近年來,隨著自身發展,在一些方面已開始展現出獨特之處,例如在互聯網相關設計領域,互聯網企業帶來的創新,如消費、支付、出行、購物等方面的設計,大大改變了生活方式,并對外輸出影響國際。不過,整體在設計觀念、設計哲學輸出等方面,與日本、北歐等相比,還有提升空間。
Q:中國設計在全球競爭中,有哪些獨特優勢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獨特優勢方面,一是制度優勢,既能做小而美的產品,也能集中力量辦大事,進行更系統、宏觀、長期主義的創新;二是文化優勢,中國傳統文化如儒家的人際和諧共生、道家的人與自然共生等思想,能為設計哲學、方法論觀念提供深厚養分,使其更超前;三是產業鏈優勢,材料工藝獲取方便,擁有龐大用戶群體,能催生出眾多創新。需要提升的地方在于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觀念和哲學并向外輸出,改變在全球設計版圖中偏向制造效率的印象,從跟隨者轉變為創新者,積極參與構建全新生活方式。